1、专业定位设计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对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的指导,昊科世纪以昊科世纪机器人产业联盟人才需求分析为基点,整合自身多年专业建设所积累的优质资源,通过提供工业机器人集成、设计、制造、使用及维护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与合作院校深度合作,组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确定专业的定位,联合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制定,助力合作院校培养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工业机器人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自动化生产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定位
服务面向
|
立足区域,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
就业部门
|
机电装备制造行业,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制造业,工业机器人设计与开发行业,工业机器人销售行业。
|
就业岗位
|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系统开发,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服务等。
|
岗位证书
|
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证书,机器人基础应用能力认证,国家三维实体CAD认证。
|
工业机器人岗位分布

2、课程体系设计
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毕业生所面向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通过广泛的调研和科学的归类分析,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并引入与职业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校企合作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交叉融合的基础课教学系统和实践环节教学系统组成。
.png)
校企合作共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制定课程标准:主要内容:课程定位、学时分配、课程知识点设计、课程大纲、教学活动设计建议、考核与评定体系。
确定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行“理论先行,项目引导,实境教学”,完成项目式教学活动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设计与教材选择:在机器人专业相关的理论与实训教学阶段,以企业实际需求调研为基础,根据企业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并选择与之适应的配套教材,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贯穿理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活动”的教学模式,教材选择,按理论到实践的渐进过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校企合作共建工学结合课程大纲
3、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昊科世纪专业建设方案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为立足点,推行“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教学生产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4+1+1”的人才培养计划,主要突出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培养。
1)构建“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教学生产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确定专业服务面向的岗位,根据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知识、能力和态度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联合企业 发挥昊科世纪在产业技术研发、课程建设及昊科世纪机器人产业联盟的庞大企业资源,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构建院校、企业技术、人才交流管道,通过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优势,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为企业“订单”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
教学生产一体化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有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内容是典型化的企业生产岗位工作任务,学生实训是工业自动控制的真实生产环境和真实工作内容,教师授课是边讲理论边实践,“理实合一”,实施结合职业考核标准与企业生产岗位考核标准的专业技能考核与认证系统,突出校内教学的生产性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功能,真正实现“教学生产一体化”。
2)推进“4+1+1”的人才培养计划
“4”是指在前4学期,完成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和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学习;第一个“1”是指第5学期主要完成专业核心技能强化训练,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并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后期订单”式的专项能力培训;第二个 “1”是指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综合职业素质。
4、教学模式设计
昊科世纪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更注重学生的练和做。专业核心技能的项目课程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针对专业技能培养设置的实习实训教学采用“实习·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1)“教、学、练、做”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教”即教师讲解示范,“学”即学生学,“练”即学生操作练习,“做”即完成实际生产任务的操作,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建设思路,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实合一”,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三层次六递进”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三层次”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划分成基本技能培养层、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等三个层次,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综合考虑,通过课内实训环节、单列实训环节、综合实训环节、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完成对学生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
“六递进”是指学生技能培养及角色转换,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熟练到精湛、从实训到生产、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员工的递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jpg)
图3-1 “三层次六递进”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5、专业考核与认证体系
昊科世纪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与认证包括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顶岗实习。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采用校内考核与认证;顶岗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与认证,以企业为主;生产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与认证,以学校为主。
(1)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考核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考核与认证,引入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标准,注重“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信息处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数字应用”等6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文管二级)接轨,英语与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接轨,其它课程考核由相关课程组织考核。
(2)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考核
由校内教师综合考核,成绩分为作业、平时表现和期终考试三部分组成。期终考试以笔试、机试、答辩、论文、总结、报告等形式进行,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按照学习情境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总成绩是学习情境考核成绩按一定权重的累计。每个学习情境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知识的考核 采用笔试、现场答辩、课后作业考评等形式,组织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参加的师生考评组进行考核。考核成绩按100分记,权重占30%。
能力的考核 采用过程考核与成果质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成绩按100分记,权重40%。
态度的考核 分别从按规定着装、遵守操作规程、例行节约(灯、设备、电线、端子、元器件、材料)、奉献精神(帮助别人、主动承担工作、主动打扫公共卫生、整理场地、清理废料)、团队精神、按时上下班和完成工作、操作过程规范、工作认真程度、组织管理能力、与别人沟通交流能力、洁净生产和设备保养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成绩按100分记,权重占30%。
以上三项的考核按各自的权重累计得到学生个人成绩,团队考核也从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得出团队的成绩,经计算得出学生个人最终成绩。
职业技能认证 职业技能认证分两种情况,一是该课程结束后直接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核;二是该课程结束后,参加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精湛技能证书认证考核。
(4)职业拓展课程考核
由校内教师综合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操作能力、技术报告和态度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给出考核成绩。
(5)校内单列实训考核
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定,以校内评价为主,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的评价各占一定比重。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实训成果、平时表现、操作能力、技术报告和态度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给出考核成绩。
(6)校外顶岗实习考核
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制定技能评价体系,企业评价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总结、顶岗实习周记、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和对学生的指导记录进行评定,并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企业指导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提高情况进行评定,并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的评价所占权重各为50%。
(7)精湛技能认证
引入国家职业技能人才鉴定体系,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评认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举办的等级认证考试,对学生能力进行鉴定与督促,构建专业学习+技能认证教育体系。
6、专业教学资源
昊科世纪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课程以辅助传统教学,涵盖了专业教材、指导书、电子书、PPT课件、丰富的教学视频、离线仿真资源、教学APP、机器人培训学院等,有效地帮助高校提升工业机器人教学质量,丰富师生教学活动,节省教学成本。
6.1 专业教材
.png)
6.2 工业机器人实训指导书
工业机器人实训指导书是北京昊科世纪针对自己开发的实训设备编写而成。指导书重在项目案例讲解,贯穿“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活动”的教学模式,学习机器人码垛作业、轨迹示教作业、装配作业、弧焊作业、气路设计、RFID技术、机器视觉等,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6.3 机器人应用技术电子书
针对主流工业机器人及其行业资讯进行了搜集与整理。由于教材与指导书篇幅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本部分正好作为补充。
6.4 授课PPT
.png)
6.5 机器人离线仿真资源包

6.6 教学视频

6.7 项目案例视频

6.8 线上课程
